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白水有座神秘的山

    碎心石123     2018-07-05 14:51:01     浏览:10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碎心石123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原创: 范忠山 彭衙沙龙 

           神往庙山  

           文图/范忠山 

    苍茫的子午岭,好似一排滔天巨浪奔腾在陕甘之间的黄土高原上,翻滚的浪头奔涌到渭北白水县西北方向时,骤然停止下来,堆成一道高耸的峰峦。向北望去,雁门山、方山、庙山、货郎担山,自东北而西南,蜿蜒耸立,连为一体,成为白水西北的天然屏障,也成为山高林密、人烟稀少的神秘之地。



    庙山,位于云台街道正北十五里的山岭上。我曾在云台工作六年,几次意欲上庙山,皆未成行,留下一个遗憾。这座山峰为何叫“庙山”?当地人讲,山上原来有座神庙,后来,人们嫌烧香求神要翻山越岭,太过遥远艰难,就把神庙从山上迁到北圪塔村。

    正当人们选好庙址,破土动工,眼看大房上梁,就要竣工的当天晚上,一场狂风大作,竟然把几根椽吹到村南一块平地,也就是现在的云台街道。天明以后,人们很是奇怪,叫来阴阳先生一掐一算。哦,原来是神家没有看上这个地方,椽吹到哪里就在哪里修庙,那是神家看上的风水。结果,庙就修在了村南,民间叫做“北圪塔庙”。再后来,在庙的基础上修建了云台初中,才逐渐有了街道。当地人至今仍然把云台街道叫“庙上”,去街道就说去庙上。但事实是此庙本来不叫庙,因为供奉的是道教圣母娘娘,在山上叫圣母祠,迁到山下叫云鹤宫。《重修云鹤宫歌舞楼台碑》立于乾隆二十七年,可见迁庙就更早了。



    庙,虽然从山上迁到山下,但是这座山却得到“庙山”这个名称。明万历《白水县志》记载:“治西七十里,有大神山,以峰如神形。”清乾隆县志曰:“大神山,又称神岭。”是的,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本来没有名称,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也就有了它们的称呼。

    历史上,北圪塔庙会名气很大,周边蒲城、铜川、富平、宜君的人都纷纷前来赶庙会。去年“两山一湖”槐花节时,笔者曾去铜川阿庄丰邑村跟一位80多岁老者交谈,他说,解放初北圪塔庙会还很热闹,有戏班子、有北圪塔的铁流化表演、还有跑马表演,那时候是用真马在跑。

    近些年,农历三月初八的古庙会又得到恢复,笔者有幸在庙会期间看过一次北圪塔村的夜社火跑马。表演时两人一组,一人骑着纸马,一人扮驭马者。马身上安装有灯和马铃,十多个马跑起来时,灯光闪闪、马铃声声、呐喊阵阵,那特有的装扮和阵势,在星光闪耀夜幕笼罩的空旷的乡下广场上,显得气氛热烈、格外壮观,似乎回到战马嘶鸣的古战场。



    上庙山,要从北圪塔村一直向北,行走二三里平路,再经过前山的十二盘、石梯子,才能爬上山岭,然后沿山脊攀登最高峰庙山。为了给“两山一湖”景区编写文化宣传专刊,12月21日,县作协组织十余人前往景区,观湖登山,体验采风。正好,我也借此机会攀登神秘的庙山,以了心愿。看完林皋湖,由前些年大力宣传云台山旅游的云台人同先生带路,我们兴致勃勃,前往庙山。

    现在上山,方便多了。沿着景区环山公路,驱车经山岔、过李梨园,绕到山岭最高处,停车步行二三里就可到达目的地。 这一天,是寒冬里难得的好天气,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长满刺槐、灌木和荒草的山坡上。我们人多,说说笑笑顺着一条久无人行的小径,绕开随时拦路的树木、踩着软绵绵的荒草落叶、拄着随手捡来的树枝,向山上行进,时而有人大声放纵地呼喊着平日里压抑的心情。



    我们向东绕行,走不多远来到一处悬崖下面,这里大树茂盛,灌木密集,如果是夏季绝对遮天蔽日。忽然,我们看到在一棵树上悬挂着一条红色被面,显然有人来过。老同指着悬崖下面的一个石坑说,原来这里有一股泉水,边上有个石洞,可惜现在泉水干涸了,石洞也倒塌了。相传,过去天旱时,祈雨的人就来到山上把泉水泼到洞里,不出三天,庙山顶上定会阴云笼罩,下一场好雨。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泉和龙王洞,白水古八景的“神岭朝云”所言即此。当地还有一句民谣:“庙山戴帽,长工睡觉。”可见,庙山确实可以“预报”天气。

    忽然,我觉得,庙山在白水地域文化中颇有影响力。

    看过神泉,我们折返回来,寻找上山的路。抬头仰望,山坡陡了许多,满山都是刺槐与灌木,老同一时也不知路径所在,大家只好穿密林、抓藤条、爬陡坡,从树缝稍林间攀爬。幸好,冬日里没有树叶草丛的遮挡,视线倒也开阔。山是土山,看不到岩石,脚下铺满了枯枝败叶,只有阴坡里挺拔的油松仍然翠绿,显示着生命的顽强。几位女同胞也不甘落后,前呼后应,挑战极限。



    终于,山势平缓了,向西行走不远,已经来到山顶。只见山顶最高处有一个土台,我兴奋地走了上去,显然这是神庙倒塌的废墟,周边高而中间低,大约五六米见方。几个一米多长的石条横卧地上,大号的青砖被人随手垒成一个神龛,也有一条红被面盖在上面。庙的南墙和西墙是用石条垒砌起来,周围长着几棵不知名称的树木。

    站在山巅的神庙眺望,天高云低,四周峰峦叠嶂,唯有东南方可见大片平畴。登山则情满于山,此刻,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。我也从内心里佩服,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里,人们对大自然中的高山是那样崇拜,对神灵是那样虔诚,而他们心中的愿望不就是祈求平安健康,风调雨顺吗?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